“我愿意當這個急先鋒,九死而無悔,雖千萬人,吾往矣。”“一百年以后的中國,必會證明我今日的觀點,社會主義絕不會辜負中國”……建黨一百零一年之際,我又重拾這部看過已久的劇。跟著劇情,回到那個黑暗卻又群星閃耀的年代。
《覺醒年代》選取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如何開始傳播到中國共產(chǎn)黨成立這段歷史,向我們展現(xiàn)了中國共產(chǎn)黨成立以前,那些勇于開拓思想領(lǐng)域的先鋒和追求真理的革命青年們,在沉睡麻木的大時代背景下,以他們渴望救國的思想、言行、覺悟和信仰,播撒下最初的火種,最終燃燒成了喚醒黑暗時代的火炬,唱響了一曲碧血丹心的戰(zhàn)歌,照亮了那段永遠被后人敬仰的“覺醒年代”。跟隨著這些思想大師的脈動,我的心能夠更加鮮活生動的感受和貼近那段課本中的歷史,體會到思想革命先驅(qū)的崇高和偉大。
當國家和人民處在被壓迫、懵懂混沌之時,陳獨秀帶著“新青年”而來,這不僅是一份雜志,更是開啟民智思想的鑰匙,引領(lǐng)下一代青年前路的光;當眾人尋找救國之路時,李大釗播撒著馬克思主義的種子,成為了革命的急先鋒,豈曰無衣,與子同袍;當新文化運動滾滾鋪開之時,周樹人扛起白話文大旗而來,對這個吃人的舊社會橫眉冷對,以筆為刃,刺醒沉睡之人,敲響推翻舊制度的喪鐘;當國家被列強欺壓時,辜鴻銘帶著他的滿腹學識和文化自信而來,雖保守復(fù)古,但他更懂得中國人的精神和氣節(jié),新舊文化碰撞出奪目的火花;當北大和《新青年》遭遇挫折坎坷時,蔡元培以一己之力,全力支持搭建文化思想的表演平臺,守護著新文化的星星之火……。君子和而不同,他們并不都是志同道合的同志,但每個人都有著一顆愛國的拳拳之心,縱孤立無援,仍披肝瀝膽;敢蚍蜉撼樹,愿一夫當關(guān);在餓殍遍野、民不聊生的年代里,千方百計尋找救國救民道路的人正是他們。他們所在意的,是老有所終、幼有所養(yǎng),是海晏河清、國泰民安。
或許慘烈、或許傷感,但那個年代決不是烈日殘陽的悲歌,而是一段屬于初生的太陽、澎湃后浪的時代:年輕的潤之在風雨泥濘中,腳步堅定;延年和喬年始終不渝堅守著心中信仰的豐碑;還有鄧中夏、趙世炎等一大批革命家,他們在最好的年紀里,因獨立之精神,自由之思想,覺醒之人格,民族之信仰,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化作一個個火種,用自己微弱的力量,凝聚成越來越耀眼的光芒,鑄就了一條嶄新的光明之路。
正是這些奮斗流血的革命者披荊斬棘,在長夜里寂寞馳騁,不懼黑暗點燃手中的火種,發(fā)出了最初的光和熱,讓后來者看到了希望和力量。他們以自己的青春為代價,喚醒國人的熱血和自尊,覺醒了一個閃耀的時代,為國家指明了前進的方向。